为了获得质量良好的铸钢件,应根据铸钢的钢种、质量、壁厚及结构复杂程度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,并在操作中进行控制。
1.铸钢件浇注温度的选择
浇注温度对铸钢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。浇注温度过高时,钢液的收缩量增大,气体含量增大,钢液对铸型的热作用增强,使铸钢件易产生缩孔、气孔、变形、裂纹和粘砂等缺陷。当浇注温度过低时,钢液的流动性差,易使铸钢件产生冷隔、浇不到、夹渣等缺陷。
铸钢件浇注温度一般较其材质的熔点高40—80℃。钢种粘度大、铸钢件质量小、壁薄、结构复杂的铸钢件,其浇注温度应更高些;反之,则浇注温度相应降低。
2.铸钢件浇注速度的选择与控制
铸钢件浇注速度的快慢应根据铸件的具体情况而定。对薄壁铸件和结构复杂的铸件,宜采取快速浇注,以避免浇不到。当铸型有较大的上平面时,也宜采取快速浇注,以避免铸型上平面受钢液长时间高温辐射烘烤作用而起皮,导致铸钢件产生夹砂缺陷。
3.铸钢件浇注操作要点
浇注时,必须检查待浇铸型周围的环境情况。浇注前应该对好铸件的钢号,把准备浇注的砂箱按顺序排列好,把浇口排列在一条直线上,以利于吊车运行并方便浇注。中小型铸型或中后期浇注铸型,安排在离熔炉近一些的区域,按高低顺序和开浇时间顺序整齐排列。将早期浇注和高大铸型安排在离熔炉较远的区域。同时检查浇注通道是否畅通,地面有无积水,是否潮湿和有无易燃易爆物品,如发生意外时是否便于疏散。浇注前半小时,再抽检一次型腔、浇道内的浮砂,看浇口是否符合要求,以及需要预热型腔的预热情况等。还要检查铸型的压铁是否够用或箱卡是否锁紧,以防止在浇注时跑火。浇注时应有专人指挥。指挥人员在浇注前要了解本炉的材质、铸件的毛重、浇注钢液量、冒口浇注高度、铸型数量和压铁质量及分布情况等。特大件及重要件浇注前应经过讨论,确定浇注方案;浇注时,由专人按决议指挥浇注;安全员必须在现场监护木,并严格控制浇注场地的人数。
地轨可根据设备的固定点来设计、拼接成铸梁平台,主要用于大型设备的装配、试验、焊接和检验.。
地轨的优点:不用做成大型的平台,即节省了材料成本,又可以占用很小的空间,可谓是性价比很高。
地轨的材质:高强度铸铁HT200-300,工作面硬度为HB170-240,经过两次人工处理(人工退火600度-700度或自然时效2-3年)使该产品的精度稳定,耐磨性能好。